蒙古包的特点和基本构造
蒙古包的特点:
1.适合蒙古高原的自然环境
1)蒙古人用羊胃形容自己的毡包,由于十三世纪的蒙古包形状如此。蒙古包的顶上圆中又有尖,中间宽大浑圆,下面就能够算作"准圆"这种形式的特点,使草原上的沙暴以及风雪,受到蒙古包的一个缓冲以后,会在它的后面一个适当的距离,形成一个新月形的缓坡然后堆积下来。这是由于蒙古包没有菱角,光滑溜圆,呈流线型形状。包顶是拱形的,承受力 强(如桥梁之拱形)形成一个非常强固的整体。大风来了,能够承受一个巨大的反作用力。上面的沙子就流走了,下面的沙子在后面就堆积起来了。搭盖一个的蒙古 包,能够经受住冬春的十级大风。
2)蒙古包还能经得住草原上的瓢泼大雨,这都归功于蒙古包的形态构造。雨季蒙古包的架木 要相对搭得“陡”一些,再把顶毡盖上,雨雪很难侵入。包顶又是圆的,雨水就只能从顶毡上顺势流走。但是,雨天蒙古包的压力肯定会增加,同时蒙古包需要承受二千---三千斤的压力,是很寻常的事。蒙古包可以承受如此大的压力,是由于蒙古人很懂得力学知识,架木制造的非常,把压力都分担了。
3)内蒙古这个地方自古奇寒,然而蒙古人的世世代代都居住着蒙古包,没听说一个冻坏的。因为其一,包内有火,牛羊的粪就是 好的燃料。其二,冬天的毡包外面需要加厚,里面又需要绑一层毡子,隔风性能较好。其三,还能够在包内盘暖炕,加上皮褥皮被什么的怎么可能会冷。
4)蒙古包冬暖夏凉。因为它系球体,通体发白,有非常好的反光作用。其背面还可以开风窗,还可把围毡边撩起来。
2.适应游牧生活
蒙古族是游牧民族,从事游牧生产,蒙古包的应运而生,给千万里长距离的自由迁徙带来了的方便。
蒙古包的基本构造
蒙古包作为蒙古族传统工艺品,其工艺结构都具有明显的蒙古族特色。蒙古包的基本构造的很多名词都是蒙古语音译出来的。
蒙古包是按照哈那的多少来区分规格的。哈那实质上就是包毡壁用的木制骨架,一组为一个哈那。有十个哈那、八个哈那、六个哈那、四个哈那之分。牧户会根据家庭的人口数量、生活状况来调剂着使用。即使蒙古包的质量和装饰都各有 差别,但总体的蒙古包结构都是一样的。
蒙古包的外用品,包括红毡顶、毡顶扶柄、扣绳、毡顶、细绳、捆绳 、毡墙、带子、门、门帘等。
红毡顶,它的蒙古语叫做“额如各和”,方形的,四个角各对着南北东西四个方向。房间的正中以及天窗架的中心对着的是红毡顶的中心。用粗毛绳做边,顶面也是用的粗毛绳轧云头的图案,修饰缝纫。红毡顶是用来调节屋内的气温的,夜间压顶,早晨揭开。红毡顶的四个边都有粗毛扣绳,北、西、东都压着天窗外边套的花边。上面有哈那带子在压盖以及揭拉的时候使用。红毡顶有扶柄,用三尺长,优良的木料制成,系在红毡顶的南边粗毛扣绳上,是用来固定的。
椽子以及哈那使用扣绳来扣紧。
屋顶上用扎有云头图案的毡子来进行装饰。
毡顶子是天窗架的盖,用毡子或者芦苇缝成的,从而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。毡顶是用青布宽沿边、轧云头图案装饰。有一种用芦苇缝制的叫作芦苇顶子。冬季防雪,夏季防雨。
带子,是捆扎毡墙的粗毛扁绳,分两行拉紧毡墙。
蒙古包的基本构造基本上就是以上这些,虽然蒙古包的类型各有不同,但蒙古包的基本构造是一样的。蒙古包作为民族文化遗产,虽然现在游牧减少了,但蒙古包文化 要继续传承下去。